略论律师的团队合作
常言道,众人拾柴火焰高。专业分工、团队合作,乃当今律师发展的两大主题。单打独斗、各自为战、做独行侠,与时代格格不入。 制约律师团队合作的因素有哪些?律师之间如何进行合作?律师合作的目标在哪里?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。 一、制约律师团队合作的因素 医生治病,需望闻问切。弄清制约律师团队合作的病根,彻底革除单打独斗的弊病,乃当务之急。 1、缺乏合作基础。 律所内部进行专业分工,是律师合作的前提。试想,大家都是“万金油”律师,都号称能包治百病,谁都不服谁,谁都不愿意让渡业务,合作从何谈起? 因此,律所必须从实际出发,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,明确专业分工,以严明的纪律加以执行,彻底断掉律师做“万金油”的梦想。否则,团队合作必将成为空话。 2、合作意识欠缺。 任凭专业分工,我仍岿然不动。有的律师穿新鞋走老路,不加强专业学习,不探索专业服务模式,更不注重团队合作,严重缺乏专业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。 推介业务的律师合同一签,即不管不问,坐等分成。承办业务的专业律师承办业务过程中,从不与其他律师讨论,想到哪里做到哪里,从不汇报业务进展情况。 律师缺乏合作意识,势必会造成服务质量不高,服务效能低下,客户怨声载道。 3、缺乏奉献精神。 个别律师为自己拓展案源,可谓千方百计、绞尽脑汁。对于潜在客户,如果不属于自己的专业,即显得十分消极,缺乏奉献精神,是缺乏心胸、极端自私的表现。 4、合作技巧欠缺。 律师应准确定位在团队中的角色,摸清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和优缺点,探索团队合作的科学规律,掌握合作技巧,不断提升团队合作质量。 团队合作是一种技能,更是一门艺术。 二、如何合作。 律所主任与律师之间,专业部门内部律师之间,此专业部门律师与彼专业律师之间,合作无处不在。 1、接待合作。 客户遇到麻烦或困惑,登门拜访。一个人接待难免百密一疏,律师最好能团队接待。如此,能及时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法律咨询,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。 如果客户需要委托律师代理,合作接待能让承办律师详细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,需要调取哪些方面的证据,业务的难点在何处,了解客户的需求与期望值,明确工作方向,预测所需要付出的劳动时间,从而合理定价。 2、共商事务。 律师能为客户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?能给客户带来多大的利益?律师代理是否有价值以及有多大的价值?客户是否有请律师的必要?如此等等,合作律师都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共同商议。 接受客户委托后,法律依据、法理依据和司法观点在哪里?需要调取哪些证据?对于客户最有力的诉讼策略是什么?什么样的救济途径才是最好的?均需要律师通力合作。 起草诉状、答辩状、代理词、辩护词、法律意见书等相关法律文书时,律师之间应当进行充分讨论,确保文书质量,提高法律意见的采纳率,从而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。 3、信息共享。 承办业务过程中,情况瞬息万变。业务进入到了哪一个阶段?司法机关的承办人是谁?取证情况如何?对方采取了何种抗辩策略?当初确定的诉讼方略是否可行?如此重要的信息,不胜枚举。 承办律师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,及时向律师团队及时汇报,确保信息共享,方便团队决策。 4、共同维护关系。 大家深有感触,律师法学水平再高,执业经验再丰富,工作再卖力,工作效果再好,也难免遭致客户不满,甚至还会遭致投诉。何故?沟通不到位。 承办过程中,律师团队应当及时回访,看客户有了什么新需求?最想承办律师做什么事情?对承办律师有什么意见和不满? 如果问题出在咱们律师的身上,团队就要及时提醒承办律师,加强责任心,改良工作态度与作风。如果问题出在客户身上,团队就应当耐心解释和说明。 三、合作目标:客户满意 为何要从事律师职业?咱们为何高度重视团队合作?关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,基于不同的执业定位和执业理想,答案各不相同。 咱们讲团队合作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,即:客户满意。为实现这个目标,律师团队得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,提高服务效能,最大限度的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,让客户机智的绕开法律雷区。 唯有如此,方能不负客户的重托,不辱中国律师的历史使命!
作者:倪明学律师 贵州献才律师事务所 2016年2月4日 |